陳錫康今年85歲了,但對他來說,年齡只是個數字,并沒有阻礙他開展科研工作。
去年年底,中國投入產出學會在秦皇島舉辦了2020年度專題研討會,作為學會名譽理事長的陳錫康沒能參加?!拔覀儓F隊都去了,我年齡大了,他們比較擔心我?!标愬a康笑著說,言語間略有一點點的“失望”。
現在,他依然經常到辦公室,思考問題、與學生討論。
陳錫康是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我國投入產出技術早期開拓者之一。他深耕教學一線六十余載,與他人合作編寫的《投入產出技術》已成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投入產出分析課程經典教材,他的學生大多已成為我國經濟管理學領域的新一代骨干和領軍人才。
40年的堅持
陳錫康走上運籌學和預測科學研究之路,深受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影響。
1955年,錢學森回國創建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并擔任首任所長。他提出,在工程科學與數學之間有一門學科,那就是力學,而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科學也可應用數學,它們之間也應有一門新的科學,即運籌學,后來錢學森又將其發展為系統工程科學。
錢學森認為,發展運籌學需要多學科專家共同努力。為此,1957年,中科院力學研究所運籌學研究室從全國錄取了9名大學畢業生,當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統計系畢業的陳錫康,就是9名大學生之一。
“當時,我國運籌學和系統科學基本是空白,經濟研究組一共有三四名成員,也沒人懂?!标愬a康告訴《中國科學報》。
后來,運籌學研究室邀請了清華大學教授周華章開了3個月的討論班,主題就是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由此,陳錫康與研究組開始摸索,推開了我國投入產出分析研究的大門。
自1980年開始,陳錫康團隊組織開展全國糧食產量預測工作,在每年4月底或5月初,提前半年完成“全國糧食、棉花和油料產量預測報告”,對當年糧食、棉花、油料等作物產量進行預測。40年來的實踐表明,各年度糧食產量豐、平、歉方向正確,預測平均誤差僅為1.8%,比發達國家的3%要更為精準。
相關報告被認為“為國家準確判斷農業生產形勢進行宏觀決策,安排糧食生產、儲備、進口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相關研究也獲得了首屆中國科學院杰出科學技術成就獎、首屆管理學杰出貢獻獎、國際運籌學進展獎一等獎等獎項。
想要預測準,理論要突破
為什么陳錫康團隊的預測能夠如此精準?
最初,他們為進行全國糧食產量預測,與其他單位合作編制了中國第一個農業投入產出表,這成為投入產出技術和數量經濟學在中國應用的一個里程碑。但他們同時也發現,國外的投入產出技術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國情。
陳錫康解釋道,在傳統的農業投入產出表中,對糧食生產起重要作用的耕地和水資源、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固定資產的數量和質量、勞動力和人力資本等要素并未得到反映。特別是熟練勞動力、科學技術和教育等,在傳統的投入產出分析中基本沒有得到反映。
“因此,我們把‘占用’思想引入傳統投入產出技術思想?!标愬a康進一步解釋,占用,考慮了經濟系統在某個時期所發生的經濟流量的投入與自然資源、流動資產、勞動力、科技和教育等存量占用狀況之間的關系?!稗r業是一個典型復雜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p>
基于該思想,陳錫康提出了以投入占用產出技術為核心的系統綜合因素預測法,以及一系列新的概念、模型和計算方法,并成功應用于糧食、棉花、油料等作物產量的預測。此外,他還研發了水利投入占用產出模型,編制水利投入占用產出表,該項目也獲得了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
投入占用產出技術及思想這一重要的理論創新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美國科學院院士Walter Isard曾主動寫信給陳錫康,稱其“遠比標準的投入產出分析好” ,是“先驅性研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瓦西里·列昂惕夫也指出,“投入占用產出及完全消耗系數計算方法是本領域一項非常重要的發明和創新”。
近年來,陳錫康還帶領學生開展全球價值鏈和出口增加值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并與合作者取得了多項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性成果。
“打破砂鍋問到底”
去年,陳錫康被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授予“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技獎終身成就獎”,但讓陳錫康更感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了。
迄今,陳錫康已培養了數十名優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部分學生在中科院以及國內頂尖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和教育工作。
“我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注重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萬事多問一個‘為什么 ’?!标愬a康說,他希望學生在科研上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質疑精神。事實上,也恰是陳錫康的質疑,才有了投入占用產出技術的誕生。
如今,陳錫康依然堅持在科研和育人一線。去年,他被授予“2020年成思危優秀教師獎”,該獎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教育基金會“成思?;稹毕略O的獎項,旨在獎勵師德高尚、教學科研成績突出的國科大教職員工。
做科研需要沉下心,甘坐“冷板凳”。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翠紅是陳錫康的學生,如今已是投入產出和經濟預測領域的知名專家?!瓣惱蠋熋刻於荚谒伎紗栴},反思調研信息能否反映當年全國的實際情況,他認為實踐出真知,做認為對的事情并堅持做一輩子,他曾坐了長達15年的‘冷板凳’?!彼嬖V《中國科學報》。
陳錫康帶領團隊自1980年開始做糧食產量預測,并每年發布預測報告,但直到1995年才得到國家的高度認可和重視。這15年的“冷板凳期”,他們從未中斷過研究和出報告。
“為什么堅持?”
“我們覺得這對國家非常有意義,應該做?!标愬a康的回答簡潔、有力。
“國家未來的發展靠的是創新,不能總跟別人走,中國人目前主要從事中低附加值的工作,以后應主要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我們應該有這個雄心壯志?!标愬a康說。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