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科學視點

研究發現全球硅酸鹽巖風化碳匯潛力大

  硅酸鹽巖碳匯被視為一個凈碳匯,并長時間(數百萬年以上)影響全球碳循環,降低著大氣CO2濃度。研究長時間尺度下全球硅酸鹽巖碳匯的空間分布以及對未來情景進行預測,對于改進碳循環模型和評價硅酸鹽巖碳匯有重要意義,并為全球碳匯交易的公平性提供參考,從而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理論依據。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曉永團隊,在Earth’s Future上發表了題為Global CO2 Consumption by Silicate Rock Chemical Weathering: Its Past and Future的研究論文,探討了全球硅酸鹽巖風化碳匯的空間分布以及時間變化趨勢,并預測了未來不同情景下的碳匯量級,白曉永為論文通訊作者。

   該研究基于高精度的水文氣象數據和CMIP5數據,使用Celine模型,計算了1996-2017年全球硅酸鹽巖風化碳匯通量的大小和時空分布,并且預測了未來兩種溫室氣體排放情景(RCP4.5RCP8.5)下的硅酸鹽巖風化碳匯通量。另外,科研人員制作了1996年至2017年全球硅酸鹽巖風化碳匯通量的空間數據集(0.5×0.5),發現全球年平均硅酸鹽巖風化碳匯通量為1.67t/km2/yr,而硅酸鹽巖風化碳匯總量為127.11Tg/yr(1)。特別是,巴西的硅酸鹽巖碳匯貢獻量占其全球總量的近四分之一(2)。此外,盡管目前全球硅酸鹽巖風化碳匯通量呈下降趨勢,但由于溫度變化,未來(2041-206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繼續增加碳匯能力(3)。

   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西部人才計劃等的支持。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20224033859.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