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胡海鷹:1977年出生,2001年入黨。衛星總體技術專家,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遙感衛星總體研究所所長、試驗六號衛星系統等型號總設計師。曾獲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中國航天基金會“航天貢獻獎”、中科院“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等榮譽。
用高科技為祖國戍守好太空疆域,這是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提交入黨申請書時,胡海鷹許下的心愿。
從研究生一年級入黨,到取得哈工大博士學位、入職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胡海鷹扎根航天事業15年,從一名青澀的年輕工程師,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優秀型號總設計師,在衛星系統設計、空間環境探測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創新成果。
“而今,回想入黨時立下的志愿深感自豪,我和團隊正在一步步地實現目標?!笔畮啄旰苌傩菁?、常年出差的胡海鷹覺得,每次把自己負責的衛星送上天,看到它們取得實效,“那是我人生最幸福、最享受的時刻”。就在那一刻,他又習慣性地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往哪里走”——太空疆域太廣闊了,身為航天人,絕不能停頓,“我們必須時刻在路上”。
用衛星戍衛太空安全,15年間他很少連續兩天在家
伴隨人類日益頻繁的太空探索活動,發射升空的各類航天器越來越多,在太空中留下了大量空間碎片。
晴朗夜空,織女星的亮度是0等,人類肉眼能夠看見的最暗淡的星星亮度是6等,而這些直徑一米左右的碎片,卻暗淡到只有14等。它們不僅暗淡,而且漂移速度非???,一旦以每秒十幾千米的相對速度撞上正在工作的衛星、空間站,很容易導致大大小小的“太空交通事故”。
“太空中,中國的航天器不斷增多,它們的安全需要有人來戍衛?!焙z椪f,戍衛航天器的,不是普通戰士,而是擁有高技術的衛星,“這是國家的太空疆域,戍守好天上的邊疆,是我們航天人的職責所在”。
2006年,剛進入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胡海鷹,參與了創新三號衛星的立項。這顆衛星挑戰有多大?它要在3.6萬千米之外,捕捉到一顆顆一閃而過的暗淡流星的精準行蹤。胡海鷹說,這些目標碎片就好像海洋里的魚,創新三號要確??吹玫?,并將它們管起來。
2008年創新三號衛星研制正式立項啟動,胡海鷹擔任衛星的總體副主任設計師。2013年,衛星順利發射升空,得到用戶好評。一年后,年僅36歲的他出任試驗六號衛星總設計師,提出由三顆星組成星座系統,以實現對空間環境的更佳探測,填補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空白。今年,他終于把三顆星全部送上了太空。
15年來,胡海鷹先后完成了多個極具挑戰性的衛星型號研制任務。為此,他一直奔波在路上,每年出差僅飛機就要坐130多趟,如果連續兩天出現在家,女兒就會覺得奇怪:“爸爸,你怎么還不出差?”15年來,他始終不求名利地堅守在科研一線。同事每每提起這些,胡海鷹總是說:“比起‘兩彈一星’的前輩,我們的默默無聞真不算什么?!?/p>
不簡單以權威壓人,黨建“法寶”凝聚團隊戰斗力
目前,胡海鷹同時擔任三個型號的總設計師、一個型號的總指揮,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僅32歲的年輕團隊,挑戰一座又一座技術高峰。
收入不高、工作辛苦,作為團隊負責人,怎樣凝聚起這支隊伍?“黨建是我的重要法寶?!庇兄?0年黨齡的胡海鷹說,每每將黨在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運用到自身的實際工作中,問題總會迎刃而解,效果顯著。
“雖然原則上是少數服從多數,但這種‘服從’不能簡單粗暴,用權威和官位來硬性壓制?!北M管每一個項目都面臨時間緊、任務重,但胡海鷹很舍得花時間與團隊成員談心、聊天,“要把大家真正變成一條心,把力量凝聚到任務的主心骨上?!痹谛袠I里摸爬滾打多年,他深刻體會到,精氣神決定了一個型號隊伍的戰斗力,“有些任務失敗,就是因為隊伍垮了,內耗比什么都可怕”。
胡海鷹辦公室里的黑色皮沙發,是同事熟悉的“談心專座”,話題從項目進展到家長里短,時間經常在一天工作結束之后,而他自己則會加班到深夜。所以,他辦公室里常備一箱泡面。
衛星研制,一旦任務立項,往往從出廠到發射的所有時間節點都已排定,團隊必須按節點交付產品。因此,讓胡海鷹感到最困難的,就是如何在“技術質量上精益求精”與“按時完成進度節點”之間取得平衡。
技術攻關時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哪怕未雨綢繆,預先謀劃,可實驗中難免碰到困難。既要及時查出癥結所在,又要保證時間節點“后墻不倒”,只能不斷擠自己的時間,除了加班連軸轉,別無選擇。胡海鷹說,團隊中近一半都是女性,有不少都身處骨干崗位,出差加班難免與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相沖突,可在任務面前,她們仍會以國家需要為重,“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搶時間、帶頭拼,為年輕人傳授經驗更傳遞信念
胡海鷹覺得,此生幸福感最強烈的時刻,就是看到自己負責的衛星成功升空,成為戍守太空疆域的英勇“戰士”。
“這種幸福,是吃飯、打球、談戀愛都不能相提并論的?!彪m然他喜歡打籃球,是研究院籃球俱樂部“場上最年長球員”,但內心的最大動力是為事業保持健康體魄;雖然他愛家人和孩子,可小女兒出生才三天,他抱了抱就不得不趕赴發射基地。
投身航天事業,胡海鷹深知,“熱愛是一時的,剩下的全是責任;喜悅是一刻的,剩下的全是投入”。身為團隊帶頭人,他總是最拼的。
有一次,一個競標項目時間非常緊迫。為了搶時間,他帶領項目團隊單獨包了一輛大巴車,星夜兼程,歷經18個小時,于深夜11點到達目的地。答辯完成后,團隊又在凌晨離開、半夜抵滬。第二天上午8點半,胡海鷹依舊準時出現在單位。這樣的拼勁兒和干勁兒,無聲激勵著團隊中的年輕人。
胡海鷹經常對青年同事說,人生的幸福時刻不多,要格外珍惜和享受這樣的時刻。正如衛星研制團隊必須要有老中青的搭配,確保各個崗位都可以將經驗與技術一代代傳承下去,胡海鷹堅信,為國防奉獻的信念也會在同頻共振中一代接一代地傳遞下去。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