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科學視點

秦志偉:衛星發射前的宣誓,讓他感受黨員擔當

尹增山在衛星模型現場研究改進方案。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今年,是尹增山參加工作的第20個年頭。作為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衛星創新院)副院長,除了科研業務外,他一直極少關注其他事,更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

  但一次衛星發射前的宣誓,讓尹增山意識到自己在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思想進步。深思熟慮后,他在2019年作出人生中一個重要決定——提交入黨申請書。

  創造多項國內第一

  2001年,尹增山博士畢業后入職衛星創新院(原中科院小衛星工程部),參加創新一號衛星的研制工作。那時,我國微小衛星剛起步,沒有經驗可借鑒。尹增山依靠一腔熱情和一股沖勁,跟前輩們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尹增山感慨,2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微小衛星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以衛星創新院為例,該院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分別發射1顆、2顆、8顆和50顆衛星。尹增山見證和參與了上述部分衛星的研制工作,為此深感榮幸。

  這一過程中,尹增山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從2016年開始,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總設計師、總指揮或分管領導,尹增山帶領團隊成功發射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技術試驗衛星(以下簡稱碳衛星)、新技術試驗G星等5顆衛星,平均每年發射一顆,且每顆衛星各有特色。其間,他們還創造了最高光譜分辨率高光譜衛星、最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衛星、最高頻率SAR衛星等多項國內第一。

  以微納—1A技術試驗衛星為例,從開始研制至發射,尹增山團隊僅有9個月時間。傳統星箭分離結構不適用、帆板尺寸受限、推進劑運輸不便、天線包絡太大……一系列難題考驗著他。

  “創新就是碰到問題,努力想出解決點子,并把它認真實現?!币錾秸f。他帶領團隊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最終保證微納—1A衛星按時發射,并創造了衛星研制時間最短紀錄。

  但微小衛星研制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記得,某衛星距出廠發射還剩不到10天時間,測試過程中卻發現某測試信號異常。但這時,他和團隊成員已經連續奮戰,非常疲憊,而且后續還有好幾個試驗。

  “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成敗就貫穿于每個細節之中!”尹增山鼓勵團隊成員。最終他們決定重新對衛星開艙檢查,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連續排查,確保了任務成功。

  一次宣誓的觸動

  2016年12月,尹增山擔任總設計師的碳衛星在歷經5年多艱辛研制后,即將發射。

  “我一定全力以赴,做到周到細致、嚴肅認真,確保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圓滿成功?!弊鳛閮灹紓鹘y,在每次衛星發射前,衛星創新院參加任務的所有黨員都會宣誓。尹增山作為團隊負責人也參加了碳衛星發射前的宣誓。

  那一刻,他深深感受到每位黨員身上的責任擔當和先鋒模范作用。

  從那時起,尹增山開始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并主動向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學習。

  其實,作為碳衛星團隊負責人,尹增山參加黨的相關活動并不少。之前尹增山曾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在茫茫戈壁灘極其簡陋的條件下,艱苦奮斗,建成我國第一個衛星發射中心的感人事跡深深震撼了他。

  尹增山所在的衛星創新院,黨員數量占職工總數超過60%,他們吃苦在先、沖鋒在前,默默無聞地做 “三無”(無名英雄、無私奉獻、無上光榮)人員,“這些優秀黨員深深影響、激勵著我”。

  2015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僅僅4年左右,衛星創新院成功發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碳衛星、遙感三十號星座、試驗六號衛星等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衛星。尤其在2017年底至2019年初,衛星創新院破紀錄地完成了4組12顆遙感三十號衛星與4組8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

  “距離國家的要求還很遠”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尹增山作為新黨員代表現場觀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并出席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現場氣勢如虹,給人強烈的精神震撼。那一幕幕直擊心靈的場景,使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币錾奖硎?,感恩偉大的黨、偉大的時代、偉大的祖國,這一切都在激勵與鞭策自己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如果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標準來看,尹增山認為自己“距離黨和國家的要求還差很遠”。在他看來,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要求不僅是創新,還是高水平創新、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持續不斷創新。

  “國家的故事很多,而我沒有什么故事,我就是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員?!币錾秸f。

  “今年是我們黨百年華誕,這一年我為自己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而感到非常光榮?!币錾奖硎?,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的號角已吹響,作為一名新黨員、科技工作者、航天人,他必將不忘初心,時刻牢記身為“國家隊、國家人”,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心無旁騖地把精力和身心奉獻給國家航天事業,為實現航天強國夢而努力。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20224033859.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