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需要的事,我覺得有意義,就去做了?!?/p>
——杜祥琬
????“我愿學習工科或理科,并絕對服從祖國的需要?!?956年,18歲的杜祥琬被選為留學蘇聯的預備生。填寫選拔留蘇生登記表時,他在“對留學的認識與志愿”一欄中這樣寫道。
????彼時,他剛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才幾個月。登記表里滿載著這名新黨員的赤誠:“為了加速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早日到來,我愿意留學。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成為一個稱職的建設者,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勞動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p>
精力集中,方法科學,潛心研究,鍥而不舍
2001年4月13日,攝于綿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自由電子激光實驗室
攝影師:侯藝兵、王生生、王志英
????由于當時中蘇關系緊張,這次留蘇之旅并未成行。1959年,國家選派大學生到蘇聯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 攻讀原子能專業,杜祥琬再次被選中。那份學習先進技術、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在那三年里醞釀得更為濃烈。
????196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的杜祥琬迫不及待地回到祖國。這一刻似乎等了很久,“絕對服從祖國的需要”的誓言不止一次在耳畔響起。
????多年后,杜祥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很多院士都在國外進修學習過。美國人曾開玩笑說我們都有一個‘M’,他們愛的是MONEY(錢),但我們愛的是MOTHER(母親)和MOTHERLAND(祖國)。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懂得錢的重要,我們的國家也要富裕起來,這正需要我們去為祖國而努力?!?/p>
????帶著這份樸素的情感,杜祥琬進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時稱“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從事氫彈原理研制工作。
????“這廣袤無垠的戈壁荒漠,為一批批為國奮斗的人們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穿軍裝和不穿軍裝的幾代人,隱姓埋名,歷盡艱辛,在曲折磨礪中成熟,卻也享受著一次次成功給予的無可比擬的激動和興奮。為民族的興盛和老百姓揚眉吐氣,做成一點有用的事。這種精神享受是無可替代的?!倍嗄旰?,杜祥琬撰文深情回顧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核武器讓中國人不僅站起來,而且腰桿硬起來!”
杜詳琬和陳能寬在高能所實驗室(1993)
????1986年,我國啟動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在核物理領域已深耕大半輩子的杜祥琬,轉到強激光技術研究領域,開始了他“最難、最焦慮”的一段研究歷程?!皣耶敃r又有了新課題、新任務給我們?!睂Υ?,杜祥琬如此輕描淡寫地描述這個轉變。
????作為“863計劃”激光專家組的主要負責人,杜祥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這條路之前國內國際都嘗試過,但都沒有做成功,我們要一步一步摸著路走……目標、技術路線以及途徑,都需要我帶領專家組來做,必須要考慮頂層和全局?!?/p>
????杜祥琬一干又是20多年,帶領團隊使我國高能激光系統的科學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并推進到裝備實用階段。他把這段“最難、最焦慮”的時光,變成了自己“成就感最強”的科研經歷。
????不過,杜祥琬并沒有在這條“成就感最強”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此后,他投身能源環保、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做了大量創新性研究和開創性工作。
????對一名科學家而言,多次轉變研究領域似乎并不“劃算”。杜祥琬自然也明白:“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就做一件事,他就會像挖井一樣,可以做得更深一點兒。我并不想轉領域?!?/p>
????但是,他每次都轉了。為何?
????“國家需要的事,我覺得有意義,就去做了?!边@就是他的回答,他18歲時就已給出了承諾。
????院士小傳:
????杜祥琬(1938— ),應用核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F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主持我國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精確化研究,為我國核試驗成功和核武器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曾任國家“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是我國新型強激光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200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