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科學視點

裴榮富院士:“沒有野外,就沒有地質”

?“地質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不忘初心,做不怕苦累的地質‘尖兵’,為國家找到更豐富的礦藏?!?/p>

——裴榮富

????“你們知道嗎?我那是火線入黨?!?/p>

????每一次提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經歷,裴榮富都頗為自豪。當時,裴榮富受命領銜國家援外項目,率隊赴巴基斯坦和蘇丹幫助探查礦藏。

????在蘇丹,裴榮富在地質勘探一線光榮地入黨。他的這一次援外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探明70萬噸鉻礦石和1530萬噸富鐵礦工業儲量,榮獲蘇丹能源礦產部錦旗表彰獎。

????“沒有野外,就沒有地質?!边@是裴榮富常對學生說的話,他也身體力行。多年來,他的足跡遍及青山大川,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的愛國精神。

科學研究在于創新

2001年4月6日, 攝于河北興隆掛蘭峪金礦 攝影師:侯藝兵、王生生、王志英

????支撐他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地質事業的熱情。自幼年時,這份熱愛便已扎根在他心中。1924年8月,裴榮富出生于河北秦皇島一個富足的家庭,父親早年曾供職于開灤礦務局,是一個思想先進且重視教育的人。這對裴榮富后來的人生方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及至青年時代,裴榮富更堅定了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智慧發掘這片土地上的寶貴礦藏的理想。1948年,從清華大學地學系畢業的裴榮富成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北平分所的一名實習技術員。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為了緊隨國家的腳步和需要,裴榮富一頭扎進了野外地質工作第一線,將自己的一生鐫刻在了中國礦業工程勘查和科學研究的基石上。

????勘查一線的歷練加上在地質上的天賦,讓裴榮富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蛻變為一名具有扎實專業能力的工程師。

????1954年4月,他被調到地質部地質礦產司黑色金屬處的鐵礦組工作,擔任主任工程師。剛到黑色金屬處工作,裴榮富一力承擔了我國五大鋼鐵基地的鐵礦資源問題,奔走在河北宣化龐家堡鐵礦、四川攀枝花鐵礦、海南石祿富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內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礦之間,他不辭辛勞,從不覺苦。

????除了奔走于各大礦山之間進行調查,他又負責了太行山東麓鐵礦的普查工作,加上之前在東北地質隊和429隊 的鍛煉,他幾乎掌握了全國大部分礦山的鐵礦資料。

2005年,裴榮富在辦公室對巖礦標本觀察研究

????只要是國家所需,就一定要做好,這是裴榮富對自己的要求。為此,足跡遍布中國的裴榮富,在大量編圖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型、超大型礦床“偏在性”和“異常成礦”學說。他還首次提出了“大氣變態”和“構造圈熱侵蝕”等重大地質異常事件,認為大型、超大型礦床與一定地質歷史時期出現的全球性重大異常地質事件有關,中、新生代的“構造圈熱侵蝕”引發大規模構造巖漿事件是顯生宙異常成礦作用的主因。

????有了這些理論創新助力,我國在南嶺有色金屬礦、華北地臺金礦和滇中銅礦等地區找礦,取得突破性進展。

????擁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歷,加上多年積累的眾多創新性理論,裴榮富獲得中國地質學研究最高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他隨新中國的地質事業而成長,不僅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同時也成長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0年11月,裴榮富捐出畢生積蓄500萬元,設立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裴榮富勘探獎”專項基金,以激勵后輩取得找礦突破,“我想把多年來的積蓄變成學術獎勵基金,以野外地質考察為重點,以礦業國際合作為方向。這點錢不多,但這是我的一點心愿”。

????院士小傳:

????裴榮富(1924— ),礦床地質與礦產勘查學專家,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國內外主持5項重大礦產勘查工程和30余項礦床地質勘探與礦山開采工程驗證對比研究,創新地提出“雙控論”和“合理域”固體礦產勘查模型,為指導地質工作做出充分科學論證,并被國際引證。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和多項國家級、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還以帶頭人身份與多國礦床學家合作執行了國家地質對比計劃IGCP-354項目。國際礦床成因協會特授他終身榮譽稱號。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20224033859.jpg

  官方微信